2021年9月10日星期五

我不能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

 最近对这句话有很深刻的体悟:“我不能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

因此,时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的部分先做好了,才有能力带领别人。

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

The light within succulent

 



The light within succulent✨

平凡美

 

平凡,也可以很美很美。

人家常问我哪种多肉容易养时,我都推荐不死鸟。
我曾试过三个星期左右没有浇水……因为忘了。
它不但没有跟我说再见,反而“红”给我看😂

新一年,让我们学习“不死鸟”精神!❤️

一步登天

 

换个角度看,一步登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记妹妹们送的多肉。谢谢啦!😘

美感是需要练习

 

我的师傅说美感是需要练习的。
我相信,所以努力着,尝试把我的两个心头爱,这样子来个结合。
结果,就这样不经意地拍出妈妈眼里散发出那道温暖的光。那道光,不仅照亮了多肉,也感动了我自己,让近来焦虑不安的心,稍微平静下来。
谢谢师傅的提点,我会继续加油。

五千金

 




我们家有五千金。爸爸和妈妈一起合作无间地勤俭持家,是我在结婚后一直模仿的榜样。

对爸爸来说,我们五千金就像图中那样捧得高高的宝贝们。

想说,爸爸,除了妈妈,你也是我捧在手心的老宝贝哦!父亲节快乐!❤

生命化妆

 

吹雪之松锦,总是让我感觉像化了妆的吹雪之松。

说起化妆,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林清玄作家的《生命的化妆》。文中有一句话:“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如何为自己的生命化妆呢?现阶段的我是这么想的: 转正念,改变气质,散发正能量,以生命影响生命,这样自己和周遭事物就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安好。

愿与大家共勉之。

雨后彩虹

 



雨后总会有彩虹的。它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了。❤

笑口常开

 


一开始只觉得它很特别。
现在每次看它,就觉得它在笑。
笑口常开是件重要的事。我这么相信。
今天,你笑了吗?

晶莹剔透

 








看着看着,浑浊的心,也跟着变得晶莹剔透了。这样的感觉,真好!

爱屋及乌

 

这是我一见钟情,再见生情的“福兔耳”。
我在赏肉时,登登走近我身边问我做什么。我告诉他,我好喜欢这盆“福兔耳”,是妈妈的宝贝。
于是登登伸手去摸它,一边摸一边说:“妈妈,我要sayang它。”
登登现在学会爱屋及乌了。嘻嘻😁

陪伴

 

我会这样陪着你,陪着你面对岁月的挑战。❤

母株的力量

 看到雲桂傛家里的这颗紫珍珠时,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别人或许以为我想太多。哈哈哈

😂)
叶孵幼苗成功了,我一直以为母叶会渐渐干枯才对,可是看到这颗母叶还长得好好的呢!看来我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2021年8月11日星期三

学思达里的学习

 不知不觉上学思达一系列的课程也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整理自己对学思达的认识,可是不知从何下手。

拿了学思达卡牌看来看去,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根据学思达卡牌整理出以下这个图表。

学思达卡牌总括了基本学思达课须知。以下这个总览可以一览学思达课的脉络。除了普遍知道的学思达五环,个人觉得师生对话也是很重要,尤其是现在进行网课的时候。

我在收集学生回馈时发现,疫情下的网课里,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可是,情感的部分也不能忽视。跟学生们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大大地启动学生们的学习动机,进而让他们有学习动力。

关于这点,我发现也能够应用在我孩子们身上,尤其是我家老二。😆

能学以致用,真好!✨







感触多多

 只剩下这些了。

悲观地想:

“不敢一下子吃太多。一来因为我实在喜欢dabai; 二来,这里承载着满满的爱。生怕吃完了,把爱也吃掉了,会不见。”

乐观地想:

“吃完了也无所谓,还会有的。即使不一样,名字也还是dabai,而且把爱吃进去,会充满能量,可以化作更多的爱。”

悲观和乐观,总是一念之差。



找平衡

 一直觉得自己虐养了它。

可是没有虐养,哪来的通红呢?可是有了通红,却没能生长得茂盛。又或者是我有哪些地方又出错了,没有照顾到呢?

生活上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子的吧……只能一直在取舍和犯错中学习和找慰藉。



会看到希望的

 养心叶球兰的过程并不顺利。养死了三颗,最后这一次想,若还是不成功,那就算了。

其实原本也想放弃尝试了,可是维云特地给我寄来,所以才尝试,结果这次挑战成功! 不但成功活下来,还从一片生长了四片。

这次,我调整了配土的分量和减少浇水,还有就是再尝试的心情。

这盆心叶球兰让我联想,我们需要鼓励,需要陪伴。可能就是差那关键的一步,就会成功了。因此,能够的话,再撑一撑吧!会看到希望的。



2021年7月19日星期一

注意力差,很会分心,那又怎样?

前阵子我把大量时间投注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上,而忽略自己孩子们的学习。这个部分,在我决定一边工作一边修读硕士班前就有心理准备,所以发现后,很快可以释怀了。

同时我也发现这种“忽略”,反而促使他们更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他们也自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比如老大和老二说他们要在吃饱和玩耍后才开始做功课(之前我是不鼓励他们那样的,我说要做了功课后才吃饭玩耍。)再比如老大说,他用说的比写的更可以记住(这一点之前我不同意的,我认为需要心到手到口到才可以记住),可是,意外发现,他真的用说的比较可以记得。同时,我发现老二即使不会打字,可是他会语音输入,所以他可以轻松在Youtube找到他喜欢看的卡通频道。这种也算是额外收获。

至于老二方面,我日渐发现,只要安顿好他的情绪,他什么都可以神速进行。平时要他写一页功课需要一两天时间,可是当他心情愉悦时,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我最近引导他如果是功课时间,他需要自己安顿自己,让自己心情愉悦去学习。他渐渐自己发展出一套方法,比如要要喝自己喜欢的饮料,要有他喜欢的monster truck在书桌上等等。

最近忙碌的脚步开始暂缓后,我有了多点时间可以关注自己孩子们的学习。这一两个星期里,我检视孩子们的学习,无论五年级的老大,或是六岁的老二,他们都有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注意力缺失。这一点,跟我自己的成人学生情况相似。我开始思索一件事,那就是,注意力缺失的他们能够怎么做。

我尝试将这阵子所有的学习统整,然后跟老大老二和学生们的情况连结。在网络上找到这篇文章: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ap-48125342

孩子们学生们,甚至我自己其实也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我目前想,应该是这个:未来学大师、世界著名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提到的:“The illiterate of the 21st century will not be those who cannot read and write, but those who cannot learn, unlearn, and relearn. ” 知名国际教育奖博耶奖得主Cathy N. Davidson也在《Now You See It》一书中说:“分心才能创新”。

注意力差,很会分心,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重点是如何转移和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其中我觉得自学能力很重要。而这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有能力帮助他们的大人。

那么要怎么变得有能力呢?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地多阅读,多看Youtube,多上课程,多看TikTok……简单来说,就是打开自己的视野和舒适圈,还有从自己的一小步开始。这一小步要多久,才能形成一大步呢?我也不懂,我只知道,只要提起脚再放下脚,就可以前进了,而且每一步都算数。至于孩子们学生们之后的学习成果如何,这也只能看个人造化,我们控制不了。

我实在很喜欢学思达创办人辉诚老师分享他师父毓老师的叮咛。那现在是我的座右铭了。在这里复习一遍:

1. 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2. 不急功,也不虚伪。

3. 在平凡之中见坚贞。

*照片取自网络


2021年7月7日星期三

前脚提后脚放的日子

 前一个多月,每天都在赶时间。

因为疫情,而居家工作和上硕士班。孩子们也都在家里。

每一天的to do list都很长,根本没时间胡思乱想或停下脚步。

因为赶自己的硕士班功课和学生们的功课,我完全放弃煮菜做饭和登登的网课。


只有到了晚上,到了夜深人静时才会想,为什么把自己搞得如此累。

这个星期,终于把该赶的东西都赶完了。

暂时可以松口气,可以暂缓脚步。

然而,我却感觉迷失了。

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的体力和精神到了第三天还是无法恢复。

不懂是身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我要勉励自己,得继续像之前那样前脚提,后脚放。


这阵子也听闻太多负面消息。心很疼,可是我却无能为力,只能给这些让我心疼的人们虔诚的祈祷。

祈祷上帝听到。让全部人有温暖吧!

每天太阳会升起,日子都是要过的。

我们总是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生活。

疫情

疫情,到今天还是一样没完没了。

上网课都上了三个学期。

这个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很乱很糟……

似乎也别无他法,只能一直一直往前走。

前脚提,后脚放就前进了。

只能一直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2021年2月13日星期六

学习科学

 最近很忙很忙。忙到没时间看脸书。

现在暂时告一段落,所以,想记录一下。过去半年,我都在忙着“学习"这件事。

疫情让我好困扰,精神压力大。于是,我选择通过“学习"来转移情绪。

去年因为不懂哪来的运气,我加入了马来西亚学思达凝聚茁壮的小组。

因为学思达一系列的培训课,我选择去修读学习科学硕士班。再因为学习科学,我更加了解学思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真美妙!

据任友群和胡航在《论学习科学的本质及其学科基础》中解释,“学习科学涉及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研究领域, 并通过在心智、脑和教育(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之间建立桥梁, 将脑科学的最新成果( 从基因到行为) 应用于教育和学习过程。”

学习科学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学生和学习,而需要促进这两件事的成长,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和成长。学思达也如此。学思达完全符合学习科学的理论和发展。辉诚老师也一直强调教师专业和成长这件事。

随着教育界掀起改革,强调翻转教育,大家从注重“教学”,到现在着重于“学习”。大家都从“what to learn”转成“how to learn”。

学思达在这件事情上完全可以打通“学习”的任督二脉。学思达具备所有学习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一套由下而上的务实教学法或说学习法。如果灵活地加以运用学思达,绝对能够推翻固有的教育围墙。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认为,学思达之所以很美,是因为它是活的。什么学科都可以学思达。

学思达也很不一样,有三点是完全不同的。一、实践性;二、通俗性;三、人性化。

实践性方面指的是学思达里的大概念都有鹰架,可以让完全不懂的新手一步一步跟着模仿。人人都可以学。

通俗性方面指的是学思达里所运用的词汇方法都是浅白的,大家都看得懂的。只是看个人意愿,要与不要进行而已。人人都可以做。

人性化方面指的是学思达里的所有理念和方法,都是与人为本,与人联结。从辉诚老师开始,接着去跟其他有相同理念的老师们一起联结。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一群人。同时,辉诚老师善用社交媒体的力量,集合大家的热情,鼓励大家一起来。人人都是主角。

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大家都在面对千变万化的每一天。我在想,如果大家可以懂得运用“学·思·达”,那样可以更好地应付未来的生活。

当然,学思达只是一套方法。大家应用的方式可能也类似。我最近才知道那叫做“类学思达”😂

无论如何,只要找得到能促进学生们学习的就是好方法。我还在摸索的路上。期待有更多更多的收获。🙏🏻❤️

学思达里的成长

 我刚看完2021学思达核心讲师共识营的回放影片。看到蕥妘老师提到如何陪伴马来西亚学思达老师的成长历程时,我有很多情绪涌上心头……

我刚结束这个学期(为期四个月)的华语课程。我这个学期有近两百个学生,可是只有136个学生填写我的课程回馈问卷。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其中几个学生们的回馈。

读着学生们的回馈,我有满满的感动,尤其是我画上红框框的这个学生给的回馈。他说,因为不想我伤心,所以会努力完成任务。

以前,如果学生们没有照我预期地进行学习,我会直接生气、责骂或者扣分,我很少会去设身处地想他们会面对什么问题。我少了份同理心,可是上了过去半年学思达的培训课后,我发现,在带领学生们进行学习时,那份同理心很重要。因为对学生们多了一份同理,学生们可以更加感受到我们的用心,而更进一步去做出努力。

同时,我们必须给学生们鹰架式的引导。我的学生们都是大学生。我一直以为大学生应该都懂一些基本知识了。我需要做的是巩固他们的基础。可是,往往这时就出现状况。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并没有我期待的那样。我还在一直在找原因。怎知在上了学思达的培训课后发现,我竟然找到原因了。我大错特错。我总是“以为”。我“以为”学生们都懂了,可是他们其实并不懂。他们需要手把手,有鹰架式的具体引导。有了这样明确的一二三引导后,他们果然开窍了。这一点尤其在我教他们写作时有明显的进步。我因为想更进一步证实鹰架式的效果,而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性研究,比对前测和后测的成绩,结果发现学生们有9.17%的进步率呢!这只是粗糙的一个小研究,我相信若我可以更熟练设立鹰架,学生们的成绩会进步得更多。

我实在感谢马来西亚的六人小组,即念福校长,Cindy老师,韦雯老师,惠杏、诗洁老师和玮寰老师成立“凝聚、茁壯”。这让我有机会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那么辽阔,不只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有动力去进一步深造。

我也相当感谢辉诚老师、晓鹃老师、恆嘉老师、雅芬老师、蕥妘老师和彩霞老师的贴心陪伴。谢谢他们无私的分享和付出。

没有他们的努力,没有他们的带领,我不会有今天的成长,我学生们也不会有这个学期这样满满的收获。由衷感谢。祝福大家继续健康平安地玩fun学·思·达。

学习

 什么是学习?简单来说,学习是一个知识撷取和经验累积的过程。学习有很多种方法,也以各种形式存在。

一个人看书是学习;看youtube也是学习。若从科学角度来看学习,那么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信息科学、生物医学工程、脑科学等等就会介入。

会有孩子不爱学习吗?我接触过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全部教学经验加起来大概十六年左右。我以实际经验告诉你,没有。我没有遇过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孩子因为接触了不对的学习方法或失去学习动机,才会变成所谓的“不爱学习”。

那么要如何改变这件事呢?如何促进孩子学习呢?目前,我个人观察到启动学习的关键有三个:

第一,孩子的学习动机

第二,鹰架式的引导

第三,带领人的同理

关于孩子学习动机,这需要经过带领人好好的陪伴才可以找到。这个带领人最佳人选其实是父母。可是,目前的社会有很多种不得已的情况。孩子并不是有父母带领,所以我只好统称“带领人”。

每个人天生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性格、气质、长处和短处。如果带领人能够在陪伴的过程中,发现和找到孩子的长处,能到位地着重于孩子的长处,那么学习这件事自然水到沟成。

再来,是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提供鹰架式的引导。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懂,真的只是我们“以为”而已。我们“觉得”这是基本应该知道的,就略过,可是孩子们没有真正地了解。

尤其现在Z世代的小孩,他们从小接受很多“刺激”和“资讯”,他们还没来得及真正消化,就被逼要掌握,结果就变得半懂不懂,或者就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以为”自己懂。

因此,手把手,一二三的引导很重要。从基本功做起吧!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洗碗碟。把孩子叫到身边,跟他/她说,一只手拿沾有洗碗液的海绵,另一只手拿碗碟。他/她需要把碗碟拿稳,然后至少抹三四下洗碗液,接着到水龙头下冲洗。冲洗碗碟时也需要注意,他/她需要把碗碟里外的洗碗液彻底洗净,里外用手抹至少五遍,觉得没有油腻,没有洗碗液遗留下来的痕迹,才可以放入碗碟架子上。

最后,在这些学习过程中,孩子学习的吸收程度其实因人而异。这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可能孩子们天生脑神经连结没有那么强,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够形成脑神经的连结。也可能孩子们当下的情绪不好,没办法马上吸收。

孩子学习的过程,真的需要带领人的同理。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来。因为每个人跨出的那一步,大小不一样,只要愿意提起前脚,放下后脚,一步一脚印,就可以前进了。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栽培出成绩优秀的孩子,可是希望能够带领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在孩子能力所及之处,可以回馈身边的人和社会。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畅游在学习的大海洋里,终身学习,真正体验学习带来的美好和成长。

随缘

 把喜欢的事情摆在一起,实在欢喜~😍 

前阵子因为太忙,实在没时间顾多肉,死伤很多……
不过这颗好好的,而且越来越美!

真的不用什么顾,自己会长大。哈哈!😜
希望很多事情都可以像这样不去顾,不去理,也可以像这颗多肉那样越来越好。✨